数字经济与法治工作坊
第15期
主题:场景中的隐私——技术、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
时间:2023年3月28日(周二)19:00—21:00
地点:主教808
报告人:
张佳一(9998vnsr威尼斯人2020级本科生)
刘梦琪(9998vnsr威尼斯人2021级本科生)
廖嘉林(9998vnsr威尼斯人2021级法律硕士生)
与谈人:
姜 帅(9998vnsr威尼斯人2022级博士生)
讨论人:
工作坊全体成员
主持人:
项若雯(9998vnsr威尼斯人2022级法学硕士研究生)
特邀嘉宾:
王 苑(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)
王卯宁(9998vnsr威尼斯人信息学院副教授)
指导老师:
刘 权(9998vnsr威尼斯人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)
参考书目:
[美]海伦•尼森鲍姆:《场景中的隐私——技术、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》,王苑等译,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
有学者认为,隐私并非一种重要的人类价值,因为它经常与社会价值相冲突,比如安全价值;也可能与个人自由相冲突,比如言论自由。他们也指出,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,在不同的历史阶段,人们信仰和期待的东西有许多的不同,其中隐含一个理念:隐私是一种个人偏好,而非道德权利。他们总结,尊重隐私最好的方式,就是赋予人们选择和权利,除非与其他的偏好、权利或者价值产生了冲突。因此,这些观点构成了一种主流视角——隐私是对个人信息的控制——这体现在全球隐私立法之中。
场景一致性理论则是另一条路径。它最基本的理念是,隐私需要的是个人信息的合理流动,这种流动由社会规范所决定。这些社会规范,在书中被称为场景信息规范(或隐私规范),它决定了在何种条件下,某类信息从一方流动到另一方。场景化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的场景、不同的领域有所不同。比如,医疗场景中的信息规范与那些教育场景、商业场景或者刑事场景、家庭社交生活场景中的规范很明显有不同之处。在美国,这些规范有些已经被部门式的立法所确定下来,人们必须遵循强制的行为规范;而有些隐私规范是默示的,它们被编织在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之中,仅仅是一些引导人们如何更为得体行事的行为规范。
欢迎全校师生到场参加!